旅行时遮阳帘 ,是否会留意一种遮阳帘?
文、图张维
1、在越南和
我第一次注意到遮阳帘是在沙沥,这是越南胡志明南部的小镇,作家杜拉斯出生成长的地方,也是《情人》的故事发生地遮阳帘 。沙沥是花城,以种植花出名,因为这里常年都充满阳光。我骑着自行车在沙沥闲逛,下午阳光猛烈,路上几乎无人,我在阳光下暴露无遗。
那会我正骑到临河的街,这里的街边没有树,也没有遮挡物,一系列的块状颜突然映入眼帘,仔细一看,才发现是那些房子前面的布,黄的、粉的、紫的、橙的、印花的,在街上连成一片,它们薄而柔软,随风飘动,仿佛流动的涂鸦风景遮阳帘 。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,我会在旅行中持续地、反复地,被这种遮蔽光线的布帘所吸引,并将其拍下来。
我把自行车停到一边,抱着相机在街头巷尾穿梭遮阳帘 。
遮阳帘大多是人工裁剪的旧布料,经长久日晒而显得老旧褪遮阳帘 。有的是完整的一块布,有的是由好几块不同的布料拼接而成,但这种拼接反而拥有了一种手工艺术感。
这些巨大的遮阳帘从房子屋顶垂下,刚好遮挡住房子的正面,使得阳光不至直接照进屋里遮阳帘 。
安装方式各不一样遮阳帘 。有的是用好几根钢丝将门帘穿孔连接在屋顶的竹子上,使其自然垂落;有的是利用房子附近的一根电线柱,用绳子将门帘下方一角连在电线柱上,这样门帘下方的空间便延展开了;还有的是用一块石头挂在门帘下方,防止它被风吹得乱七八糟。
遮阳帘既不是墙,也不是门,更不是装饰遮阳帘 。它们没有要“遮蔽”什么,反而为生活的可见性设置一个弹性的边界,把人的注意力从内部引向外部,或反过来,从外部引向生活的内部。
大部分时候,我只能在遮阳帘外看,这种观看本身倒也充满趣味遮阳帘 。有时看到几把椅子腿露在外面,上面坐着人,我猜测也许他们在打牌或是聊天;有时看到一双脚经过,从左边到右边,从这个遮阳帘进入下一个遮阳帘;还有时看到露在帘脚的榴莲或是别的什么商品,我会想象这是家水果店或是小卖部。
我有时也钻进遮阳帘内部走路遮阳帘 。那是在热带地区暹粒时,大大的遮阳帘背后通常是:小吃摊、家庭理发店、街头咖啡馆,走进去有一种捉迷藏的感觉,我站在里面,看到外面的人在走路,在叫卖,或是从外面钻到里面来避太阳。
2、在西藏
在西藏时,我再次被一排个性十足的遮阳帘吸引,人类的生活就是极其相似啊遮阳帘 。那是在拉萨的一条商业街,不同花纹、图案、颜的布挂在商铺前面,但只遮挡住上面一半。由于高原地区阳光强烈,反差鲜明,商铺的下半部分都浸在遮阳帘制造的黑阴影里,帘下的空间宽阔,你也可以走路穿过,或是停下来选购。
相较于热带火辣的太阳,这次遮阳帘是在承受高原饱满而温暖的阳光遮阳帘 。从设计和材质上来看,西藏的遮阳帘更像是买来的一块完整的新布,图案丰富,材质更讲究,有的表面光滑,在阳光下反射出强烈的光,有的只是块长长的朴素白布。
越南与西藏之间,隔着无数文化、语言与宗教的缝隙,遮阳帘像是某种跨越地域的视觉线索遮阳帘 。
除了遮阳帘,西藏最常见的其实是藏帘遮阳帘 。不知道应该是叫藏帘还是藏门帘,我就叫藏门帘了。一层层厚厚的藏门帘存在于日常空间,进门出门必要掀起它。藏族地区日照强,温差大,藏门帘大多很厚,用于防晒和挡风。门帘多用黑、白或彩毛织物缝制成,上面绘有各类吉祥图案如藏八宝。
这样的藏门帘是专门售卖的,每家每户可以根据喜好选择遮阳帘 。待在西藏的一个月,我常常在铺子里看到各式各样的门帘,随着走路,它们又出现在一扇扇临街的窄门上。
拉萨一个老小区的藏门帘吸引了我,它们看起来很像但又不像遮阳帘 。我拍摄的第一块藏门帘是一户藏族人家的门下,那是一块颜浓烈的红布,布边画着简化的几何纹样。与越南遮阳帘的轻盈不同,它显出某种沉静。
3、一块布的意义
制作遮阳帘出自人对自然的本能回应,不管是在热带,还是高原遮阳帘 。而在我生活的亚热带,这样连续的块似乎并不常见,这里四季分明,最炎热的夏天,人们都待在空调房里。
但有一天,我在上海朱家角散步,那刚好是夏天,路上热得很遮阳帘 。我惊喜地发现河边有几户人家朝阳的地方也挂着自制的遮阳帘,它们一下又让我回想到越南的那些遮阳帘。
对我来说,遮阳帘是旅行过程中的一种“透光”:它让我从微小的地方观察世界,也让我在记录的过程中,进入一种无意义的观看方式遮阳帘 。